河南沙画,郑州沙画,河南沙画表演,河南沙画视频制作|河南耳东文化传播有限公司

河南耳东文化传播有限公司

新闻资讯
当前位置 当前位置:首页 > 新闻资讯 > 行业动态

七旬“讲古仙”笑谈泉州文化遗产故事

所属分类:行业动态    发布时间: 2021-08-04    作者:
  分享到:   
二维码分享

  中新网泉州8月1日电 (吴冠标)“古城泉州的每一座山川、每一段河流、每一条街巷、每一座古建筑都有动人的传说故事可讲,背后蕴含着闽南人传承千年的文化与精神。”一壶茶、一张桌,一把折扇话古城,这就是泉州讲古人杨江东的惬意生活。

杨江东在泉山门进行《泉州讲古·城门系列》节目录制。 孙虹 摄

  “讲古”是闽南地区流传甚广的民间口头艺术,其贴近生活,运用闽南俗谚演绎地方掌故、民间传说、古迹胜景、人物传奇等等故事,而讲古人也被称为“讲古仙”,深受民众的追捧与喜爱。

  今年被选为“闽南讲古”福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的杨江东就是这样一位*的“讲古仙”。“好的故事永远有人听。”他感慨道,自己退休后因兴趣而开始从事讲古这门行业,至今已经14年有余,热情不减反增,近年来愈发喜欢给听众特别是孩子们讲讲“泉州故事”。

杨江东的笔记上写满了闽南语读音、闽南俗谚等。 吴冠标 摄

  7月25日,中国“泉州: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”项目通过审议,列入《世界遗产名录》,成为中国第56处世界遗产。该项目由22处代表性古迹遗址及其关联环境和空间构成,伴着杨江东长大的洛阳桥就是其中之一。近期,杨江东准备开讲与世界遗产相关的泉州故事,让更多的年轻人、新泉州人了解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城市泉州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。

  在“泉州故事”中,杨江东*喜欢也*擅长说的便是泉州洛阳桥系列传说。杨江东的曾外祖父便是一名洛阳桥边的讲古人,受到长辈影响的他从小就热爱曲艺,对蔡襄建洛阳桥的传说更是烂熟于心。

  “闽南语言文化博大精深,连我都有许多不懂,为了讲古还得借助工具书查询或者询问老师黄锡钧。”杨江东说,每次拿到一份新的讲古文稿,都要进行“二次创作”,把一些词、句换成闽南俗谚,查询一些字的“府城音”正确读法,确保每一次讲古都正确、有趣、“接地气”。

  除了对自己要求严格,杨江东对自己的徒弟们要求同样严格。听孩子们讲古,纠正他们的读音、文稿已经成为了他的日常工作。

  身为一个非遗传承人,已年逾七旬的杨江东始终认为“责任大于荣誉”,并将闽南讲古带入校园、泉州市非遗馆等传承场所。而令他欣慰的是,如今的学校、家长都开始重视闽南语教育,越来越多的孩子跟着他一起学习讲古,看着一个个稚嫩的讲古人站在台上有模有样地说着泉州故事,他心里乐开了花。

  此前,杨江东还常应同乡联谊会的邀请到新加坡、马来西亚、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给海外乡亲们讲古。“对于许多来自闽南的乡亲而言,乡音无疑是*好的礼物。有些乡亲听到地道风趣的闽南讲古时那种激动欢喜,甚至泪流满面的表情,令我永生难忘。”杨江东如是说。(完)

【编辑:郭梦媛】

本文转载自中国新闻网,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,不代表本站观点,内容版权归属原作者及站点所有,如有对您造成影响,请及时联系我们予以删除!

  • 在线咨询
  • 咨询热线:
    15638866996
  • 地址:郑州市桐柏路棉纺路交汇锦艺城.濠庭三号楼
    电话:15638866996 邮箱:2361109798@qq.com
    RSS XML 网站地图



  • 客服微信
  • Copyright © 河南耳东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:豫ICP备18030365号-1 技术支持:  万家灯火